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有诸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一定程度上“背着欧洲”的操作:
能源方面
抢夺欧洲能源市场份额
背景
俄乌冲突前,欧洲大量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美国在冲突爆发后,利用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制裁产生的能源缺口。
做法
美国加大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美国的能源企业与欧洲签订了大量长期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高价售卖天然气给欧洲。例如,美国运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价格相比美国国内价格高出数倍,这让欧洲消费者承担了高昂的能源成本,而美国能源企业却从中获取巨额利润。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顾及欧洲企业和民众面临的能源困境,更多地是为了实现自身能源产业的扩张和经济利益。
军事工业方面
推动武器销售
背景
欧洲在安全事务上长期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体系。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的不安全感急剧上升。
做法
美国大力向欧洲推销武器装备。美国军工复合体在俄乌冲突中获益匪浅,美国政府不断游说欧洲国家购买更多美国的军事装备,如爱国者防空系统等。同时,美国在军事援助乌克兰方面,也优先考虑将自家库存的武器运往前线,一方面可以清理库存,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测试武器在实战中的性能,还能带动欧洲对美制武器的进一步采购需求,而欧洲本土的军工企业发展则可能受到抑制,美国这种做法更多是从自身军事工业利益出发,而没有充分考虑欧洲军事工业的平衡发展。
地缘政治方面
主导俄乌和谈进程
背景
俄乌冲突的走向不仅关系到欧洲的安全和稳定,也关系到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
做法
美国在俄乌和谈问题上态度暧昧且试图主导。美国虽然表面上声称支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设置一些不利于和谈顺利进行的条件。例如,美国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时附加一些限制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自主性的条件,要求乌克兰在领土等关键问题上不能让步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俄乌冲突持续,欧洲不得不继续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为美国分担地缘政治博弈的成本,而美国在这一过程中维持着对欧洲安全事务的主导权,以实现其遏制俄罗斯等地缘政治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