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爆买”A股:数据验证与深层逻辑解析# 一、外资流入的真实图景:数据与结构分化近期市场热议的“外资爆买”并非全面普涨式流入,而是呈现显著的结构分化特征。据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2025年9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达46亿美元,创近11个月新高,其中被动型基金年内累计流入已达180亿美元,重点布局半导体等科技板块。这一数据与高盛、汇丰等外资大行的“超配”评级形成呼应,汇丰环球投资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全球机构投资者将A股列为新兴市场首选,较6月调查时提升约17个百分点。但需警惕的是,主动外资与被动外资的流向出现背离。中金公司监测的EPFR数据显示,截至10月前三周,主动外资加速流出,单周净流出规模扩大至1.6亿美元,而被动资金流入虽仍保持正值,但规模已缩减至前一周的1/3。这种分化背后反映出两类资金的逻辑差异:被动资金主要受指数纳入规则驱动(如MSCI季度调整),而主动资金更关注短期市场波动与基本面变化。# 二、利好驱动的三重逻辑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形成重要支撑。9月30日,沪深交易所与中国结算联合宣布,自10月9日起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限于套期保值),这是继放宽商品期货、期权限制后的又一重要举措。该政策为外资提供了关键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提升配置型资金的入市意愿。证监会同步推进的QFII制度优化方案,进一步简化了外资准入流程,增强了市场吸引力。2. 经济基本面韧性凸显 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备受外资关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投资赛道。毕马威在《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中指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地位与庞大市场潜力,仍是吸引外资的核心要素。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6月净增持规模更是达到188亿美元,印证了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3. 全球资金再配置窗口 美元走弱与新兴市场估值优势形成共振。高盛策略团队指出,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增强,资金正加速流向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新兴市场。当前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预期市盈率较美股低约25%,而A股在科技板块的成长性溢价(如半导体行业增速达22%)进一步吸引外资布局。此外,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已达2.29万亿元,较一季度增长超2%,显示长期配置趋势未改。# 三、市场隐忧与未来展望尽管短期情绪高涨,但需关注三大风险点:一是主动外资流出可能反映对市场流动性的担忧,当前沪深300指数仍处于盘整区间,10月以来涨幅仅0.7%;二是全球市场波动传导风险,美股近期转为资金流出,可能引发风险偏好收缩;三是政策落地效果待观察,外资参与ETF期权的实际规模与对冲效率仍需时间验证。展望四季度,外资流向将取决于两大关键变量:一方面,10月9日生效的ETF期权政策能否吸引增量配置资金;另一方面,三季报披露的上市公司盈利数据是否能支撑当前估值。高盛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12个月目标位上调至1480点(隐含10%涨幅),并强调中国资产的超配价值,若经济数据持续回暖,主动外资回流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催化剂。对于投资者而言,建议关注外资持仓集中度较高的科技成长板块(如半导体、人工智能),同时警惕短期资金波动带来的市场回调风险。长期来看,随着资本市场开放深化与产业升级推进,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权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