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全力全链条打造国家绿氢示范高地,具体举措如下:制氢端:探索“风光氢用”一体化模式,优先开展“风光储氢”“源网荷储氢”等绿色制氢试点示范项目,推动风光制氢规模化发展。目前,内蒙古已批复39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建成7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规模达6万吨/年,2025年1月至8月,绿电直连模式下的全区绿氢产量达5100吨,居全国领先地位。储运端:气态、液态和固态三大储氢技术路线均有布局。2024年,内蒙古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绿氢管道省级规划,创新构建“一干双环四出口”管网架构。其中,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至包头市区绿氢管道已开工建设,赤峰市敖汉至元宝山绿氢管道和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输氢管道内蒙古段已批复,年内将相继开工。应用端: 交通领域:内蒙古首个氢能共享交通示范体系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投入使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储氢技术和全流程低压用氢系统。同时,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圣圆能源风光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加氢站已投运,日加氢量2000公斤,可满足60辆氢能重卡的用氢需求。 工业领域: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尝试把绿氢按照20%的比例掺烧到天然气中,作为园区下游工厂的工业供能,提升了燃烧和传热效率,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大唐多伦煤化工公司实现了绿电、绿氢、绿色煤化工“三位一体”的转型发展,每年可减少碳排放50多万吨。装备制造端: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为重点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在呼和浩特市布局氢能装备研发基地,在包头市布局固态储氢和燃料电池重卡生产基地,在鄂尔多斯市布局电解水制氢、输运装备研发制造和测试基地,在乌海市布局工业副产氢提纯和电解水制氢装备制造基地。科技创新端:内蒙古重视科技创新,提前布局氢能竞争新赛道。例如,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深耕绿氢全链条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成立一年来,已产生30多项研发成果,其中离子溶剂膜电解槽、大容量氨氢内燃机等技术创新,加速了氢能技术迭代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