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17时许,中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完成船舶试航,停靠在中国船舶集团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龙穴厂区码头。 试航情况本次试航历时8天,共约150人以及三条陪测船参与,完成了总体性能、居住环境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智能航行及远程遥控系统等100余个试验项目,试验结果全部达标。船舶操纵性能、最大航速、居住环境等多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指标。 船舶概况基本参数:“同济”号是一艘2000吨级海洋科考船,总长81.5米,型宽15.0米,型深6.9米,设计吃水4.0米,设计排水量2500吨,最大航速15节,经济航速11节,续航力8000海里,载员45人,是一艘无限航区船舶(冰区除外)。智能功能:取得了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规范i - ship(R1,No,E,I)四个智能符号,可实现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辅助靠离泊、远程遥控、船舶能效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智能船舶功能,机舱实现无人化。科考能力:可搭载作业型ROV(水下遥控机器人)、多台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具备移动观测节点和固定观测节点综合自组网功能,可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大气环境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开展海底地形与地貌、底质与构造、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综合调查以及海洋调查装备试验等工作,亦可承担故障检测、维修、敷设及后冲埋、海底路由调查及扫测、风电工程勘察等海上工程任务。设计特点:通过优化布局,实现了460平方米的甲板作业区域、320平方米的实验室区域、人均10.2平方米的居住舱室以及总计一百多平米的会议区、阶梯教室、休闲区、健身区等舱室,以较小的体量实现了3000吨级科考船的作业能力。采用先进的直流母排+磷酸铁锂电池组的混合动力系统,相较同类科考船能耗降低约8%,智能能效系统、航线智能规划功能可降低运行成本约3%-5%。 后续计划“同济”号的第一次科考航次预计在2025年8月开展,为期近一个月,将赴中国南海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未来,“同济”号将用于同济大学海洋学科和其他单位的科学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务以及学生海上实习等。
|
|